三下乡|“萤火虫”乡村振兴调研队——乡村振兴谱新篇,青春建功新时代
日期:2022-07-07  作者:会计学院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郑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萤火虫”乡村振兴调研队十余名队员在程亚薇老师和赵慧云老师的带领下切实走入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与村民进行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当地乐器产业发展情况、精神文明建设风貌、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以及村民对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在徐场村,兰考县堌阳镇团委书记袁阳带领调研队队员拜访了徐场村的村委会副主任徐永顺,在交谈中调研队队员得知,制作一把上等古琴需要历经二百多道工序,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古琴的材料大部分都是选用泡桐木制作,这是由于黄河故道土质、气候特殊,生长于此的泡桐木质疏松、不易变形,是制作民族乐器的好材料。在上个世纪,兰考的泡桐木多为乐器原材料成批销往全国各地。目前,扶贫政策、政府支持、税收优惠政策为徐场村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国近90%的乐器原材料都是采用兰考的泡桐木所制。
徐场村村委会副主任徐永顺带领调研队队员参观徐场村
调研队队员参观了古琴制作车间,深入地了解了古琴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参观过程中调研队队员也真切感受到了工匠精神。徐场村通过民族乐器产业摆脱贫困落后局面,并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给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大量吸引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推动了徐场村的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场村围绕民族乐器产业,大力推进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村内主次道路实现全硬化,强弱电全部入地,排水管网全覆盖,村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同时充分融合中国民族乐器元素,体现古朴、典雅、浑厚、大气的设计风格,利用旧砖旧瓦改造门楼、院墙、村内游园,建设融入“宫、商、角、徵、羽”元素的造型墙,大街小巷张贴家风家训,在“商”字游园置有建党100周年宣传板面,在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设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板面,在文化广场粘贴有“好婆婆”“好媳妇”宣传画面,营造了浓厚的乡风文明的宣传教育氛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基层治理初见成效,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琴瑟和鸣,佳曲频传”。2013年,20岁的徐亚冲成为徐场村乃至兰考县最年轻的制琴师。徐亚冲一年只能做几十张古琴,但他制作的古琴音色与品质让众多专业人士拍案叫绝,这也让他收获了一批稳定的客户。除了古法制琴,徐亚冲还弹得一手优美动听的好琴。在他的带动下,徐场村的村民纷纷学做乐器,开乐坊。
调研队队员观看徐亚冲家中的照片墙
2017年8月,刚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不久的古筝老师卫晨欣,受邀来到徐场村调试乐器。当她走在村中小道上,忽然一阵悦耳的琴声传来,如山涧清泉,潺潺流淌,让人心旷神怡。这小村庄里竟还有人能弹出如此动听的琴声?卫晨欣循着声音走过去,原来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就是徐亚冲。徐亚冲、卫晨欣因琴结缘。如今,徐亚冲、卫晨欣夫妇已分别被评为徐场村的古琴制作传承人、古筝演奏传承人。
“兰考琴韵,声声沁人”。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在村委会副主任徐永顺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二卫古琴坊。负责人徐龙印带领调研队队员参观了古琴坊,学习了古琴弹奏的手法,并亲身体验弹奏古琴,加深了大家对古琴的了解。
调研队队员学习古琴弹奏的手法
在参观了解徐场村的过程中,调研队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进行联谊,对徐场村的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并一同对徐场村的民族乐器产业进行参观。
调研队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合影留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对徐场村的考察调研,调研队队员被他们的工匠精神所感动。徐场村结合当地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在不断地探索下,终于找到了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打开了致富之路。队员们此次徐场村之行收获颇多,在考察的同时立足社会实践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将所学、所知、所感运用到实际考察当中,用脚步丈量梦想,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同时希望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立足传统文化、融入家乡建设,用理想信念擦亮青春底色。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