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日期:2021-05-25  作者:会计学院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迅猛增加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其就业问题不但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1、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1.1随着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2014年上半年全国民营企业有6.7万家倒闭2014高校毕业生有727万名相对去年增加28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高校就业人数高达810万。

1.2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2014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同时也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

1.3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1.4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014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理科类就业率较高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本科平均91.8%的就业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筑学、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专业都是理科专业。

2、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因素分析

2.1国家就业政策。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

2.2专业之间供需不平衡。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所需不同专业的人才也在随之改变再加上有些高校为了招生所开设当时热门的专业等到毕业的时候热门变冷门导致供过于求进而使许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而冷门变热门的专业则供不应求。

2.3就业流向不平衡。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流向还是比较倾向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及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而相对来说比较偏远的地方在吸引人才的各方面的力度比较薄弱最终导致经济发达的地方人才济济而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则很难吸引到高校毕业生。

2.4存在性别歧视。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存在性别歧视。由于部分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只招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即使是那些德才兼备、学业突出的女生往往也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女生就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2.5不当的择业观。大学毕业生就业无疑要受到父母亲戚、教师朋友、社会舆论的.影响。人们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许多大学生轻视工厂的实际技术工作向往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去从而导致了就业观念重视为官的倾向轻视了承担实际技术工作等职位角色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择业时选择方向的困惑。

3、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3.1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建立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挂钩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3.2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根据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具体领域进行过去传统学科的改造和调整新建一批更具有综合性的新兴学科或者对传统的学科进行充实和更新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调整中要改变过去的对口性增加适应性的改革方向。

3.3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善就业市场。企业要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重要的是把握好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就难在就业市场不完善。积极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作用。

3.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要认清形势面对时代的发展重新审视各种职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适应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的转变破除传统的精英式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和掌握就业原则有助于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有助于个人才能的施展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3.5择业与创业相结合增强心理承受力。坚定的自信心是成功的源泉。无论才干大小成功首先取决于自身坚定地自信力。对于择业中的大学生来说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克服心理障碍激励起心中的希望在选择职业时充满信心积极面对。除了自主择业之外大学生自身也可创业。

4、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体需要的是贡献自己力量的机会而一个合适满意的工作将有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各尽其力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高校、企业、社会及大学生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