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就业难还需招聘市场来发力
日期:2021-09-03  作者:会计学院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怎样吸引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怎样用好人才,成为对招聘企业的一个重大考验。而近两年中国互联网招聘正进入成熟发展期,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创新型垂直招聘网站开始蚕食传统招聘网站的份额。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44%的人在使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寻找一份工作。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需高度重视人才就业问题。

某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针对节后招工用工高峰,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会已由去年的每周三场加密为现在的每周四场,每周有近千家企业提供10000个以上就业岗位。”

就业形势颇为严峻

受到经济转型和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2016年我国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

根据某招聘网站春节后在线招聘数据的统计分析,2016年春季80后、90后白领的跳槽意愿持续上升,一线城市周边卫星效应凸显,以西安、成都、天津等为核心的城市群人才市场非常活跃。在去产能的背景下,传统制造行业的人才需求持续走低,而在政策推动下,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的白领跳槽最为频繁,租赁服务位居春季10大高薪行业的榜首。

那么,今年的就业形势如何呢?两会期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经过“部长通道”时表示,三大因素决定了今年就业形势非常复杂,任务艰巨。第一,化解过剩产能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 第二,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有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会造成企业用工不足;第三,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这将对就业产生很大的压力。

总的来说,竞争大了,需求却少了,那么就业就难了。对此,有市场人士指出,经济不景气,别任性“裸辞”。“很多企业都在忙着缩减运行成本,好岗位不会比经济增速快的年份多。”株洲民企人才网总经理罗斌提醒,“一定要找到下家了再辞职,一旦‘裸辞’掉老东家,又发现市面上岗位甚至还不如以前的岗位,很容易陷入长时间待业和失业的焦虑当中。”

新型人才严重稀缺

据了解,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人才逐渐成为各行业、企业竞争的焦点。

当前的招聘会或招聘网站涉及新兴岗位的招聘单位不在少数,但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却表示,“风云变幻的市场,新兴的行业,运用的都是一些新技术新理念,虽然学这方面专业的学生不少,但他们的知识结构,跟行业存在严重脱轨。”显然,这是造成就业难和招聘难“两难”境地的关键所在。

首先,金融类高端人才一将难求。如今,互联网金融热潮已迅速蔓延至象牙塔。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产品研究人员、网络技术人员、风控人员、理财经理,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就业指导专家表示,集金融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将会是企业未来一直需要的人才,也是目前最稀缺的人才。

其次,专业技能型“蓝领”成“香饽饽”。计算技术专业人才紧缺,合肥北大青鸟高薪难聘云IT精英;企业招人偏爱技术型人才,动漫游戏IT产业专业人才很稀缺;2016浙江永嘉县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特殊紧缺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很紧缺……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稀缺现象。

相关人士表示,市场用工观念的转变、应届毕业生数量的居高不下,这些因素都会让市场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用工、求职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求职者一职难求;而另一方面,用工单位招人难;这对矛盾长期普遍存在于用工市场。

“用工单位和找工作的工人之间缺乏信息对接的平台,确实是个大问题。对外地人员来说,多数都是通过朋友关系介绍工作。”而这种不对称最主要体现在普通打工者群体中,他们找工作普遍处于一个盲目的状态,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对于要从事的工作了解也不够,通常都是通过工资高低来衡量工作的好坏。这一方面不仅导致这些打工者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维护,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员流失特别严重。

此外,还需要认清的是网络招聘平台虽然为求职者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过期的招聘信息、不真实的岗位描述等问题在网络招聘中不断出现,目前网络招聘中存在各种不对称的信息,导致了应聘者对于网络招聘产生不满,这也直接导致很多的不良后果。

因此,如何按照“自主选择,共谋多赢”的原则,建立人才供需的桥梁,牵线搭桥协助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搭建人才中介机构的合作平台,建立人才市场的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和高效率的人力资源工作服务,成为摆在招聘市场的一大课题。

某企业2015年的一次市场调查中得出如下结论:网络招聘下一个风口期,是要摆脱传统的信息不对称广告模式和海量简历“捞针”的疲劳战术。如果充分对接企业与求职者的真实需求,通过合理的数据细分和精准的样本分析,来让招聘流程“精准化”和扁平化,才是颠覆这个“摇摇欲坠”市场的真正机会。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