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创业教育相对滞后。创业教育注重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价值,通过创业教育,大学生可以获取相关的创业知识,培养坚定自信、积极向上、善于应变、乐于创新的思想和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创造的潜能。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高校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单纯重视就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大多局限于阶段性、局部性的创业计划竞赛,而对学生自我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对投资项目论证、资金筹措、产品技术、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人际关系、商业法规及政府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第二,高校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管理体系的影响,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性原则不突出,缺乏为企业培养和提供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大多数企业认为,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责任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大学生承认,自己最缺乏的是:创造力、组织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而这些素质,恰恰是创业所必须的。
2.学生创业资金匮乏。据有关调查,因为资金问题使创业半途而废或根本无法启动,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失败的首要因素。首先,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多数存在自有资金积累不足的情况,而目前多数高校圈于自身办学经费的限制,很难拿出充足的专项资金保障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顺利实施。其次,在常见的商业融资手段中,由于创业学生的信用等级难于评定,银行对其授信贷款持高度谨慎态度,不易获得;学生选定的创业项目受经历、眼界所限,多数难以获得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其余诸如典当融资、融资租赁等方式则因为学生创业者自身所拥有的现实资产的规模有限,很难获得相对较大额度的资金支持。
3.相关政策和舆论支持不够。首先,在政府支持层面,目前给予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的扶持,主要在于简化审批手续,免费提供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和减免征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其中有些政策很难操作,有些在执行过程中变了样,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创业的大学生们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其次,在社会舆论层面,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大学生的就业方面,学校因为统计口径把学生创业纳入就业率的统计中,为提高就业率的数据,对学生创业也采取不支持的态度。而且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的观念中,大学毕业直接进行创业、没有单位接收,是学生未被学校和社会认可的表现,因此学生毕业的首选多是到单位就业。
- 上一篇:创业需要远见
- 下一篇:不想创业的人永远没有事业